易加三維始終恪守著向所有人提供定制化3D打印解決方案的愿景。憑借最新的3D金屬打印機系列,易加三維吸引了醫療界合作伙伴的關注,這些合作伙伴正在使這項技術獲得不可思議的使用。
MANTIZ正在使用易加三維的EP-M250金屬3D打印機來制造鈦合金3D打印的晶格結構植入物,并進行植入手術。植入物制造的整個過程由MANTIZ內部完成,以確保植入物的設計符合規范——尺寸,材料,形狀和孔隙率對植入物的有效性至關重要。晶格結構植入物的完整設計被上傳到EP-M250金屬3D打印機的軟件中進行打印。使用EP-M250金屬3D打印機的大尺寸打印盤,可以在一臺打印機中打印50多個獨立的植入物。制造完成的入物植入人體后,患處周圍的骨骼和組織開始與植入物融合,從而在患者的脊柱中形成堅固的結構。MANTIZ的PANTHER 3D打印籠式系統的發明者Hongwon Yoon(MANTIZ的首席技術官)說:“我們已經完成了基于EP-M250金屬3D打印機所開發的改進型鈦金屬3D打印晶格結構植入物的開發。測試結果證明了我們所生產植入物的安全性和功能性。3D打印的鈦金屬植入物零部件的平均封閉孔隙率為3%。它可以加速蛋白質和間充質干細胞對骨融合的附著。”
制造過程
·用專業3D設計軟件設計晶格結構植入物

·在3D打印軟件中準備制造零部件

·使用易加三維EP-M250進行3D打印

·成型室內的金屬3D打印過程

·3D打印制造完成的晶格結構植入物

·植入物后處理過程——包括熱處理,去除支撐,表面處理,消毒等。
只有經過一系列的力學測試,3D打印制造的晶格結構植入物才能應用于外科手術。
產品通過“設計——3D打印——后處理——測試”的全流程后,PANTHER可以準備手術。目前,PANTHER已將產品應用于病人的治療。

鈦合金3D打印制造晶格結構植入物的優勢

PANTHER設計的晶格結構是為了優化脊柱手術后骨骼的生長,在與椎體端板接觸的表面上平均孔徑范圍為630-730μm,平均網孔孔隙率范圍為70%-80%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