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材制造或3D打印是使用3D數字模型逐層創建3D對象或產品的過程。3D打印與傳統制造工藝(例如機加工)相反,傳統制造工藝從材料塊開始,然后刮去不需要的材料。
3D打印也可以從空白平臺開始。如有必要,可以以受控方式將材料添加到毛坯平臺上,直到制造出最終零件為止。您可以使用3D CAD軟件從頭開始創建3D模型,也可以使用激光掃描進行反向工程來創建3D模型。
3D打印在航空航天業中的優勢
航空航天工業是組件重量真正重要的為數不多的行業之一。業界一直在尋找更堅固,更輕和更耐用的組件。當今的3D打印技術為應對這些挑戰創造了新的可能性。通過消除與傳統制造工藝相關的約束,這些約束固有地耗時且受原材料選擇的限制,層壓為飛機上許多與設計相關的改進提供了潛力。對于商用客機,即使重量略有減輕也可能對成本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。對于國防飛機和航天器而言,更堅固,更輕的組件可提供更好的有效載荷。而且,當然,對于所有類型的飛機,組件越輕,速度越快,燃油效率也越高。
i. 減輕重量
讓我們談談數字。A330級客機通常消耗約0.035升/座/公里,261個座位和233噸起飛重量。假定平均總重量約為200噸,飛機以每年25-250天/年的速度飛行200-800公里/天。因此,一架飛機壽命中的總飛行公里數估計為1億公里。加上上述燃油消耗和乘客利用率,總燃油消耗為10億升噴氣燃料,或每千克飛行質量約5,000升。
i. 飛機設計改進
3D打印為航空業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改進了飛機設計。隨著用于3D打印的軟件的成熟,工程師可以優化設計,這些設計特別受益于增材制造過程。這些改進可提高發動機效率,減少阻力,降低飛機質量并降低飛機生命周期成本

i. 完善供應鏈
開發和制造飛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。飛機需求的特點是交貨時間長,生產時間表長以及積壓的產品可能會持續數年。借助3D打印,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制造不同的組件,從而提高制造效率并縮短供應鏈交付時間。

中國的3D打印和航空航天業
印度正在逐步采用3D打印技術。預計中國航空業將以驚人的速度增長。它將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成為全球第二或第三大公司。在外國制造商中,空客,洛克希德和波音都在中國運營。這些公司已經在使用3D打印。中國制造商已經發現,與傳統制造方法相比,3D打印可以顯著減少原型開發時間和成本。隨著中國在航空航天工業中的獨立性,3D打印的未來前景一片光明